第(3/3)页 京城千霜寺内,檀香袅袅,灰衣的老僧正在为萧怀衍施针。 细长的银针,插入穴位之中。 老僧看着他的情况频频摇头,“陛下何故拖了这么久才来。” 萧怀衍不甚在意地道:“政务繁忙,朕没空。” 老僧人道:“陛下不爱惜自己的身体,这头疾又怎么痊愈。陛下旧疾暗伤都被引发了,只会更有损陛下的身体。” 萧怀衍道:“大师,朕心里有数。” 老僧人叹息一声,他又问道:“陛下手中的玉扳指何时不见了?” 萧怀衍闭着眼睛笑了一声,“碎了。” 老僧人紧蹙双眉,担忧的道:“那陛下可还能压制的住?” 萧怀衍语气和缓,“大师,朕所压制的从来都是自己,不受制于外物。不过是个玉扳指而已。” 老僧人把长针抽离,有些无奈。 “大师佛法精神,朕正好有一件事,百思不得其解。”萧怀衍忽然道。 老僧人:“何事?” 萧怀衍道:“大师可还记得上回朕说过头疾加重后出现了幻觉?” 老僧人:“记得。陛下还会出现幻觉吗?” 萧怀衍:“现在朕倒觉得这不是什么幻觉。倒像是曾经发生过一样,大师,你可信前世今生么?” “六道轮回,因果循环,自然是有的。”老僧人念了一声佛号道。 萧怀衍笑了一声,“果然啊。那些模糊的梦境幻觉不是无缘无故才会出现。” 老僧人叹息了一声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这是金刚经核心一句,陛下可知其意?心有执念,就生出千般幻想。这一世放不下,来世仍旧辗转反侧,难以忘记。 陛下心有所念,所见所闻,或许这一世从未见过,但也许前世因果,早已种下了。” 是他前世执念太深,这一世,竟然还能在梦中记起? 萧怀衍问道:“但这梦境时有时无,如同残片。大师,究竟如何才能记起所有的事?” “佛家讲究缘法,缘分到了,自然便记起来了。”老僧人转动着手里佛珠,“陛下要是真的不能忘怀,总会有再记起的时候。” 萧怀衍待老僧人将他穴位上的长针抽去,他走出禅院看着远处的宝相庄严的佛像。 那么姜蜜可也有此等缘法? …… 姜蜜听闻苏氏说,父亲已经在跟昭阳大长公主商议婚期了。 让她安心备嫁。 这些天苏氏会让姜蜜来她的院子里,她会将一些账本相关的事情教一教姜蜜。至于那闺中之事,她也有些不知该怎么提点,只能到快出嫁的时候再 塞本册子给姜蜜? 姜蜜也乐于来苏氏这边,她所教的东西是自己没有接触的。能多学一些,对自己而言是有益的。 这一来一往多了,姜蜜跟苏氏的关系也亲近了些。最高兴地莫过于姜容,她也跟着姐姐在母亲这儿旁听。虽然有些听不懂,但也得趣。 姜蜜刚从苏氏那儿回来,夏若便匆忙地道:“姑娘,崔嬷嬷过来了。说太后娘娘病重,要您入宫侍疾。” 姜蜜无法拒绝,只能随崔嬷嬷入宫。 这次赐婚后姜蜜再见到太后。 姜太后倚在床上,两鬓添了白发,比先前看起来要苍老许多。 姜蜜看着难受,她伏于床前,“姑母。是棠棠又负于您的期望。” 姜太后看着跪着的小姑娘,她叹惋,“起来吧。” 崔嬷嬷扶着姜蜜起身。 姜蜜立于床前,她想着前世也是从这时候起,姑母的身子越来越差了,最后在弥留之际,让陛下答应纳她进宫。 姜蜜曾问过顾院判,姑母的身子不该会这么快溃败的,看到姑母的模样,她心中很是愧疚。 姜太后看着她养大的小姑娘,她本来应该是姜家的希望,本该是姜家最后一根救命草绳。 实在是可惜了。 “棠棠,哀家问你一事。元宵灯会那日,是不是皇上救了你?” 姜蜜一惊,姑母是怎么知道的? 她低着头答道:“是。” 姜太后道:“你可是好奇哀家怎么会知道?” “哀家这病顾院判会时常会过来,他交谈说透漏出陛下身上有伤,哀家逼问之下他才说出陛下是为了救了你才造成的。棠棠,你于情于理都应去探望陛下,当面谢他。” 既然已不能成为后妃了,亦不能被帝王所弃。 姜太后更从这件事中,窥查出不一般的信息。或许事情还可能有转圜的余地。 姜蜜没想到姑母会提这个要求。 “姑母,陛下已为我赐婚,我去探望陛下不适合。”姜蜜道。 姜太后捂着胸口,痛声道:“棠棠,撇开其他,陛下是你救命恩人,你该去。这是应有的礼节,亦是姜家的态度。当初你救下陛下时,陛下特准你在行宫养伤,又恩赐于你。这回陛下救了你,你去探望都不愿意了吗?” 姜蜜见姑母旧疾犯了,跟崔嬷嬷扶着她躺下。 而她,也只能应下姑母的要求。 当姜蜜带上太后所备好的礼,站于乾清宫外求见时,成忠和李福都以为自己看错了人。 李福忙进去通报。 萧怀衍正在看奏折,冷掉的药还放在一旁,看到李福直冲冲的进来,不悦的看向他。 李福赔着笑道:“陛下,姜家三姑娘在外面求见。” 萧怀衍手中的朱笔顿住,“姜家三姑娘?” 李福笑吟吟,“正是。姜姑娘似乎还带着补品过来,很是有心了。” 萧怀衍拧了拧眉心,“让她进来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