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四回 先礼后兵-《鞘中霜色》
第(2/3)页
“是,大人。”
万户府演武堂前,四名身着铠甲、腰挂大刀与四名身着铠甲、手握长枪的卫士,伫立在演武堂的大门两侧。宽敞的演武堂里,阿巴海高高坐在面向大门的案台后面,前方左侧,一字排开坐着六个蒙古人。最上首的,是年初阿巴海率领的呈贡使团主要随从——阿尔木,坐在阿尔木身边的亦是呈贡使团的随从、号称蒙古箭术第一的乌力罕。不消说,他们都是与阿巴海同样的原因,被贬到此地;乌力罕下首,依次是千户长布日古德、千户长阿不日格、千户长阿克苏和千户长博尔塔拉。前方右侧,则坐着三个汉人,自上而下分别是:原宁夏右屯卫守备西门风、蒙古国金帐武士邬云、嵇电。
邬云、嵇电不仅是蒙古国的金帐武士,还是国师的宠信,阿巴海不能不给他们的座位。但西门风不过是大明降将、“新附军”的统领,缘何能得此“殊荣”、而且还高居邬云、嵇电之上?其中另有缘故,以后自然明白。
何唐、秦宗大步走进“演武堂”,看见阿巴海等人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,不禁露出鄙夷的微笑;而对沐猴而冠的西门风、邬云、嵇电三人,则视若无睹。
“大明兵部职方司主事、宁夏总兵府守备何唐、秦宗,奉镇西兵马大元帅、宁夏总兵官夏尧之命,前来向蒙古国右翼万户长阿巴海将军下书。这是夏尧将军的书函,请万户长过目。”
何唐自怀中取出书信,送到阿巴海面前。
阿巴海接过信函,顺手放在案上,向何唐问道:“夏尧将军给我下书,所为何事?”
“将军打开一看,不就知道了?”何唐说道。
“如此说来,你们也不知道信函的内容了?”阿巴海仍然没有看信的意思。
“那倒未必。”
“既然知晓信中所说何事,何不由二位转述?也好让大家都听听。”
何唐、秦宗二人虽然知道阿巴海装腔作势,但暗中一想,也好,咱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命你交城,看你如何应答?
“夏总兵的信函其实简单,大概意思就两句话十六个字:还城之约已至期限,三日之内即行交接。” 秦宗朗声说道。
“还城?还什么城?”阿巴海故作不解地问道。
何唐早已料到他会耍赖,也不与他争辩,又从怀里掏出一纸文书,抖开说道:“夏总兵的书函将军可以不明白,将军亲笔签下的条约该不会忘记吧?”
离何唐不远的千户长阿克苏冷不防一把抢过“条约”,转手交与阿巴海,阿巴海略略一瞄,便要撕毁。
何唐冷笑一声说道:“文书可以撕毁,事实不容抹杀。将军可是瞧清楚了,你手中的‘条约’不过是一张赝品,将军所写的真迹还在夏总兵手里哩。”
阿巴海脸都不红,强辩道:“谁说我要撕毁它?不错,这是济农阿巴海签的条约,可如今我蒙古国并无济农阿巴海其人,这张条约无异于废纸,撕与不撕有何区别?”
秦宗嘲讽地问道:“难道说此人已经不在人世?”
阿巴海脸色一沉,待要发作,随即又干笑一声,点头说道:“济农阿巴海的确已不在世间,眼前的阿巴海,不过是一万户长而已。”
“这么说,将军是不打算履约守信的了?”秦宗故意问道。
“并非本将军不愿履约守信,而是官卑职微,不足以践约。”阿巴海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色。
“信已送达,我等告辞。奉劝将军一句,还是三思而行为好,免得误己误国。”何唐、秦宗转身就走。
“想走?本将军倒是愿意放行,但不知在座的将军们肯还是不肯?”阿巴海登时换了一副嘴脸,阴恻恻地说道。
“不准走。”
“拿下他们。”
“杀了他们,让姓夏的知道我蒙古国的厉害。”
千户长布日古德等人早已不耐,阿巴海一煽动,马上鼓噪起来。阿不日格和阿克苏已经窜到何唐、秦宗身后,准备拿人。
“且慢。两国征战不杀来使,请大人三思。” 阿尔木想到自己经常出使,唯恐坏了规矩,急忙出面劝阻。
“阿尔木大人,敌我之间势不两立,讲什么‘两国征战不杀来使’?昔年东吴孙权油锅煮了魏国来使,不是照样称王称帝?今我与南蛮开战在即,杀了他的信使,先挫了他的锐气再说。”阿不日格唯恐阿巴海被阿尔木说动,立即说道。
坐在右侧的嵇电趁机落井下石,指着何唐对阿巴海说道:“阿将军,那日我与二哥正要得手,就是此人装神弄鬼,硬是将姓陈的小子从鬼门关拖了回去,今日不能放过他们。”
阿巴海将案台重重一击,喝道:“来呀,将二人绑了,推出校场,斩首祭旗。”
“慢着……”何唐双臂一展,甩开阿不日格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