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学 者-《秦汉岁月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韩非很有才华,明白很多道理。如果仅仅通过韩非的著作去了解韩非,一定会认为韩非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。因为韩非对人性和权力的分析,冷峻而近乎苛酷。
    他可以站在君王的角度,去谋划一整套治国理政的方案。这些方案甚至可以是带有欺诈性质的,所谓的愚民政策。但其实,韩非本人是个很纯品的学者。他看待这些国家问题,完全是站在学术的角度去思考、去探讨。因为他没有像李斯那样丰富的从政经验。
    他在处理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时,则完完全全是纯真无邪。他可以剖心置腹的跟嬴政探讨治理国家的问题,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言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的危险。(所以,后来的司马迁才会说韩非“知说之难,而不能自脱”。)
    韩非说,如果进说者和君主议论大臣,就会被认为是想离间君臣关系;和君主谈论近侍小臣,就被认为是想卖弄身价。谈论君主喜爱的人,就会被认为是拉关系;谈论君主憎恶的人,就会被认为是搞试探。
    韩非的这些理论让秦国的官员出一身冷汗,因为他们担心的正是韩非会离间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。李斯作为韩非的同门同学,共事这么多年,当然也知道韩非的厉害。
    最终,韩非没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,他被关进了秦国的大牢。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,因为在牢狱中的他被秦国官员毒害,据说是李斯下令。但他的思想却永不磨灭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(韩非就是教你诈)。
    嬴政当然看得出韩非是位人才,但嬴政也明白韩非的理论过于阴暗。这些理论可看破但不可说破,可以在背地说,但却不可明言,就像魔术被揭穿就没有意义了。君主必须要隐藏自己的喜好,嬴政当然不可能公开表态支持韩非,或者有倾向韩非的表示,因为这些理论会影响到君臣的关系。对于韩非的死,嬴政感到很惋惜,但也无可奈何。
    郑国和韩非都没能够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,没能够阻止秦国侵略的步伐。很快,韩国就被秦国歼灭,韩国君主被俘。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